湖北自考網旗下頻道:湖北高考網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務 ,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。

湖北自考網

湖北高考
高考首頁 高校信息 高考動態(tài) 高考分數線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報考
高考專題:
湖北高考報名須知 考試時間 考試政策 考試大綱 考場查詢 成績查詢 錄取結果查詢 分數線預測 招生簡章 高考院校 報考答疑 高考百科
湖北高考網 > 高考輔導資料 > 湖北高考真題及答案 > 湖北高考文科綜合試題 > 湖北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網站地圖

湖北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

來源:湖北自考網 時間:2012-02-28

絕密 啟用前
2011
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(tǒng)一考試
文科綜合能力測試
本試卷分第I卷(選擇題)和第II卷(非選擇題)兩部分。第I卷1至8頁,第II卷9至12頁。考試結束后,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匯。
第I卷
注意事項:
  1. 答題前,考試在答題卡上務必用0.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、準考證號填寫清除,并貼好條形碼,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、姓名和科目。
  2.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,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,如需改動,用橡皮擦干凈后,在選涂其他答案標號,
    在答題卡上作答無效
  3. 第I卷共35小題,每小題4分,共140分。在媒體給出的四個選項中,只有一項是復合題目要求的。

讀圖1. 完成1~2題。

  1. 組成該山體演示的礦物直接來自
A.地表 B.地殼上部
C. 地殼下部 D.地幔
2. 在巖石圈物質循環(huán)過程總,該山體演示在地球表層可轉換成
A.噴出巖 B.侵入巖
C.沉積巖 D.變質巖
芝加哥是美國五大湖區(qū)最大的城市,其位置見圖2。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,隨后興建鐵路并形成以芝加哥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。這段時期,芝加哥工業(yè)主要有農產品加工、農具、交通工具等生產部門。1890年,芝加哥人口達到100萬。20世界上半葉,芝加哥發(fā)展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工業(yè),并成為20世界美國最大的鋼鐵工業(yè)基地。據此完成3~5題。

3.1848年后,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農產品集散中心的主導區(qū)位條件是
A.瀕臨五大湖 B.位于美國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.位于密西西比河航運的上游起點 D.位于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轉運地點
4.20世紀之前,芝加哥的工業(yè)活動主要聯系
A.芝加哥周邊農村地區(qū) B.五大湖沿岸各城市
C.美國東北部工業(yè)區(qū) D.美國本土 5.芝加哥發(fā)展鋼鐵工業(yè)最有利的條件是
A.良好的工業(yè)基礎 B.便捷的交通運輸
C.充足的勞動力 D.豐富的原料和燃料 到2010年底,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約7500千米,圖3顯示我國某段高速鐵路景觀。
據此完成6~8題。

6.為了保持列車高速運行,高速鐵路運線時首要考慮的自然元素是 A地形 B地質
C氣候 D水文
7.在平原地區(qū),建筑高速鐵路時多采用高架的方式。主要是為了
A 減少噪音擾民 B較少占用耕地
C縮短運營里程 D保護野生動物
8.我國高速鐵路網建成后, 下列區(qū)段中,民航客運業(yè)受沖擊最大的是 A武漢-----廣州 B杭州----上海
C成都----上海 D蘭州-----北京 9,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候,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。圖4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(qū)域的地形和8小時氣溫狀況割面, 離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均20千米/時。據此完成9-11題
9,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
A甲地比乙地穩(wěn)定 B乙地對流最旺盛
C乙地比丙地穩(wěn)定 D丙地最穩(wěn)定
10.正午前后
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
C丙地刮起東北風 D甲地出現強勁的偏南風
11.該區(qū)域可能位于
A.黃土高原 B.內蒙古高原
C.華北平原 D。東南丘陵
12唐初編定的《隋書 經籍志》,確立了中國古代史四部分類著錄圖書的原則,漢代的樂府民歌應著錄于
A經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13明后期,某地佃戶將收獲的好米換取銀錢自用,劣質米交租,豐收之年也聲稱歉收,拖欠地租“濺以成風”,官府勒令田主完糧納稅,“于是稱貨(借高利貸)完官而田主病”。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
A商業(yè)的發(fā)展沖擊農業(yè) B佃戶人身依附關系弱化
C佃戶與地主茅盾激化 D國家稅收政策發(fā)生變化 14徐繼畬在《瀛環(huán)志略》中對華盛頓有如下品論:“嗚呼!可不謂人杰”這表明作者
A鼓吹共和制,反對君主制 B對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時代前列
C已成為洋務運動的先驅 D主張效仿美國發(fā)展資本主義 15《光緒朝東華錄》載清末頒布的一份懿旨稱:“嗣后鄉(xiāng)試會試及科舉考等,悉照舊制,乃以四書文試貼經文策問等項分別考試。經濟特科,易滋流弊,并著既行停罷。”與這一懿旨的頒布有直接關系的歷史事件是
A.百日維新 B.戊戌變法
C.清末新政 D.預備立憲
16.清初著名使人陳先孝過崖山,于南宋陸秀夫負帝投海題詩一手,中有“山水蕭蕭風更吹,亮呀波浪至今悲”之句。近人作陳元孝崖山題詩圖,章太炎以該詩題畫,1907年刊與《民報》,一時廣為流傳。章太炎此舉意在
A.提倡反清復明 B.地址?;蕜萘?br /> C.宣揚傳統(tǒng)文化 D.激發(fā)民族主義
17.圖5所示為1960~1965年中國工業(yè)總產值的變化,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
A.經濟政策的變化
B.工業(yè)結構的調整
C.農業(yè)經濟的波動
D.中蘇關系的變化
18.1603年,以為旅居西班牙的法國人說:“我在這里聽到一個諺語:本地除白銀外,所有東西都價格高昂。”之所以出現這一諺語,主要是因為西班牙
A.貴族階層生活奢靡 B.工商業(yè)的發(fā)展迅速
C.對殖民地瘋狂掠奪 D.礦產資源十分豐富
19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原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叢林。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,國會大廈在全城最高點“國會山”上,在其兩側分別是總統(tǒng)府和聯邦最高法院。以建都時各州各稱名的 15 條大道由內向外輻射,覆蓋全城。華盛頓的建筑規(guī)劃體現的美國政治文化是
A.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 B.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
C.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 D.平等獨立的洲權觀念
20.19世紀30年代,印度書店中的英文版書籍暢銷,教科書社在兩年內售出英語書籍達3.1萬冊。這表明當時
A.印度社會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
B.西方文化隨殖民擴張在印度傳播
C.歐洲啟蒙思想在印度影響廣泛
D.英語已成為印度人的主要語言
21.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中,反法西斯主要大國之間在軍事上既合作又斗爭。下列實物中,最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
A.一枚鑄有蘇、美、英國旗和“1944年6月”的紀念幣
B.一份“1940~1944年租借法受援國及物資”的清單
C.一本20世紀40年代的中文版《開羅宣言》
D.一張布雷頓深林會議場景的照片
22.1964年到1982年期間,在蘇聯“完善”社會主義的提法逐漸取代“改革”的提法,隨之出現的是
A.社會經濟發(fā)展喪失活力 B.破壞法治現象得到糾正
C.社會主義自治制度確立 D.放松對東歐國家的控制
23.1985年,鄧小平指出,“過去我們的觀點一直是戰(zhàn)爭不可避免,而且迫在眉睫”;
“這幾年我們仔細地觀察了形勢”,“由此得出結論,在較長時間內不發(fā)生大規(guī)模的世界戰(zhàn)爭是有可能的”。這一判斷
A緣于美蘇關系的全面緩和 B.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
C.有利于推進國內經濟建設 D.有助于確立改革開放方針
24. 去年甲利用自有資金20萬元開辦了一家小企業(yè),一年后盈利2萬元,全部用于個人
消費。今年甲以6%的利率借得資金10萬元擴大生產。假設該企業(yè)今年的利潤率
(利潤/資產)與去年持平,那么,甲今年自有資金的利潤率為
A. 6% B. 10% C. 12% D. 15%
25. 2000年至2010年,我國經濟高速增長,對外貿易快速發(fā)展。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統(tǒng)計數據如圖 6:

從圖6可以看出我國
  • 進出口產品結構更加優(yōu)化
    ②進出口對GDP拉動作用逐漸增強

②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
④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
A.

② B.

③ C.

③ D.


26. 近年來,我國東部沿海地區(qū)不少企業(yè)出現“招工難”現象。要解決“招工難”問
題,企業(yè)可以采取的措施有
  • 提高員工的工資和福利
  • 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(qū)設廠
  • 消除農民工流動的體制性障礙、
  • 提高對員工的技能要求


  1. ② B.

    ④ C.

    ③ D.

27. 今年上半年,我國一些地區(qū)出現蔬菜收購價格下跌、銷售不暢的現象。為減少菜農
損失,各級政府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。下列措施中,有助于解決“菜賤傷家“問
題的是
  • 加強種植技術培訓,提高農業(yè)勞動生產率
  • 建立供求信息平臺,調整蔬菜種植結構
  • 減少蔬菜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,提高產品附加值
  • 實行蔬菜價格保護,加大農業(yè)補貼力度


  1. ③ B.

    ④ C.

    ③ D.


28.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日益凸顯,各國都在尋求應對之策。我國科學家研究了氣候變
暖條件下熱量資源變化對糧食生產的影響。1981年以來,我國一年兩熟、一年三熟
糧食作物種植界限明顯北移,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前者糧食產量平均可增加
54%~106%,后者可增加27%~58%。該研究為我國合理調整農作物區(qū)域布局提供
了科學依據。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科學認識
①具有自覺選擇性,能夠透過現象認識本質,化害為利
②具有能動創(chuàng)造性,能夠推測未來,創(chuàng)造理想世界
③能夠揭示事物演化規(guī)律,指導實踐活動,推動社會發(fā)展
④基于實踐活動,體現了主體的能動性、創(chuàng)造性和目的性
A.

② B.
①⑨ C.

④ D.


某農牧區(qū)由于長期濫墾草原、超載放牧,不僅沒有改變經濟落后的面貌,反而導致
自然環(huán)境的嚴重破壞,草原承載力急劇下降。踐行科學發(fā)展觀以來,農牧民改變以往的
經濟發(fā)展方式,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種植沙柳資源林,大力發(fā)展沙柳加工業(yè),不僅促進了
經濟發(fā)展.也保護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?;卮?9-一30題。
29.該地農牧民種植沙柳資源林,發(fā)展沙柳產業(yè),改變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
①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力軍,是社會存在和發(fā)展的基礎
②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(chuàng)造者,是推動物質生產發(fā)展的決定力量
③人民群眾具有無限的創(chuàng)造力,是創(chuàng)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
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發(fā)展的動力,在經濟社會發(fā)展中起主體的作用
A.

② B.

③ C.

④ D.


30.農牧民落實科學發(fā)展觀,建設生態(tài)文明取得明顯成效,得益于他們
①以經濟效益為中心,積極促進沙柳產業(yè)發(fā)展
②尊重自然規(guī)律,完整地保護當地的自然面貌
③從該地實際出發(fā),因地制宜發(fā)展沙柳種植業(yè)
④發(fā)揮自覺能動性,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
A.

② B.

④ C.

③ D.


3 1.以前,人們通常認為植物不像人和動物一樣具有“記憶力"。近來,科學家在實驗
中發(fā)現,照射到一片葉子上的光,能夠讓整株植物作出相應的反應。科學家認為,
植物可以用“電化學信號’’在葉子之間傳遞光強和光質信息,這種反應方式和人的
神經系統(tǒng)的反應方式非常相似。植物“記住"光線中的信息并作出反應,進一步佐
證了 ’
①任何物質都有反應特性
②意識是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
③不同形式的物質具有同樣的反應特性
④物質的不同反應形式之間具有聯系性
A.

② B.

④ C.

③ D.⑨

32. 從2005年開始,一個名為“公共預算觀察”的志愿者團隊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許
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預算案的申請。近幾年沒到“兩會”期間,社會公眾都會對政府預算公開問題給予極大的關注。2009年底,國務院提出爭取3年內實現向社會公開全部部門預算。社會公眾要求政府預算公開體現的公民權利是
1了解公共事務的知情權 2對國家機關的監(jiān)督權
3管理公共事務的參與權 4分享公共服務的平等權
A.1、2 B.1、3
C.2、4 D.3、4
33.根據全國人大標準的中央預算,2011年我國城鎮(zhèn)職工基本醫(yī)療保險、城鎮(zhèn)居民基本醫(yī)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(yī)療保險參保率將提高到90%以上,新型農村合作醫(yī)療和城鎮(zhèn)居民基本醫(yī)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,中央財政為此安排760億元,比上年增長35.7%。上述財政安排所體現的政府職能是
A.平均分配國民財富 B.提高醫(yī)療衛(wèi)生服務
C.完善醫(yī)療衛(wèi)生體制 D.健全社會保障體系
34.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《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中首次提出,“要建立黨委新聞發(fā)言人的制度”。許多中央部門和地方黨委的新聞發(fā)言人先后亮相,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黨委新聞發(fā)言人制度的建立
1.是全面堅持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
2.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制度措施
3.有助于擴大人民群眾的監(jiān)督權力
4.有助于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(zhí)政方式
A.1、2 B.1、4
C.2、3 D.3、4
35.2011年4月,巴西、俄羅斯、印度、中國和南非五國在中國三亞舉行的金裝國家領導人的第三次會晤,就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及共同關心的過國際和地區(qū)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討論,達成廣泛共識。金磚國家合作機制
1.以成員國利益完全一致為基礎
2.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力量
3.是當今時代主題發(fā)展變化的產物
4.是新興市場國家對話合作的平臺
A.1、3 B.1、4
C.2、4 D.3、4
絕密 ★ 啟用前
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(tǒng)一考試

文科綜合能力測試

第Ⅱ 卷
注意事項:
  1. 答題前,考生先在答題卡上用直徑0.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、準考證號填寫清楚,然后貼好條形碼,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、姓名、科目。
  2. 第Ⅱ卷共4頁,請用直徑0.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(qū)域內作答,
    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。
  3. 第Ⅱ卷共4大題,共160分。

36.(36分)閱讀圖文資料,完成下列各題。
(注意: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)
黃麻適合在濕熱的氣候環(huán)境中生長。收貨的黃麻在水中浸濕后,才能進行初加工以獲取制作麻袋、麻布、紙張等的原料。圖7中甲城市為世界最大的麻紡織工業(yè)中心,也是該地區(qū)聯系河運和海運的重要港口。圖8為甲城市的氣候資料。
  1. 簡述圖示黃麻產區(qū)的氣候特征。(8分)
  2. 簡析圖示黃麻產區(qū)的地形特征。(6分)
  3. 說明該地區(qū)有利于黃麻生產的水文條件。(8分)
  4. 分析甲城市發(fā)展麻紡織業(yè)的有利條件。(14分)

37.(32分)閱讀材料,完成下列各題。
(注意: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)
材料一
在早期儒家經典中,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。《尚書》中說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”孔子主張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”。孟子認為民貴君輕,又稱:“左右皆曰賢,未可也;
諸大
夫皆曰賢,未可也;
國人皆曰賢,然后察之。見賢焉,然后用之。“《荀子》中說:”君者,舟也;
庶人者,水也。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。”
——據《孟子》等
材料二
泰西之立國有三:一曰君主之國,一曰民主之國,一曰君民共主之國……為君民共治,上下相通,民隱得以上達,君惠亦得以下逮……猶有中國三代以上之遺意焉……茍得君主于上,而民主于下,則上下之交固,君民之分親矣,內可無以亂,外可無以悔……由此而擴充之,富強之效亦無不基于此矣。泰西諸國,以英為巨擘,而英國政治之美,實為泰西諸國所聞風向慕,則以君民上下互相聯絡之效也。 ——摘編自王韜《弢園文錄外編》
材料三
孫中山認為,“中國古昔……有所謂"民為貴,君為輕",此不可謂無民權思想矣。然有思想而無其制度,故以民立國之制,不可不取資于歐美”。他強調“民國之國家,為全國國民所公有;
民國之政治,為國民所共理;
民國之權利,為國民所共享”。
——摘編自《孫中山全集》
  1.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,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及其理想的政治。(8分)
  2. 根據材料二、三,概括指出王韜與孫中山民主思想的異同。(10分)
  3.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,指出古代民本思想與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關系,并簡析近代中國民主思想興起的歷史必然性。(14分)

38.(32分)閱讀材料,完成下列各題。(注意: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) 材料一
1951年,西藏和平解放,為西藏與全國一起實現共同進步與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了基本前提。
1959年,西藏掀起異常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,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,解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,開創(chuàng)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。
1986年,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,標志著民族區(qū)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確立。昔日的農奴和奴隸有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區(qū)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權利。西藏自治區(qū)不僅享有一般省級國家機關制定地方性法規(guī)的權力,而且享有廣泛的自治權。1965年以來,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規(guī)和具有法規(guī)性質的決議、決定,有效的維護了西藏人民在政治、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權益,促進了西藏各項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 材料二
民主改革50多年來,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、從落后走向進步、從貧窮走向富裕、從專制走向民主、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,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,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。
據統(tǒng)計,1959年至2010年,西藏生產總值由1.74億元增長到507.46億元。2010年西藏的經濟增長率為12.3%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。1959年至2008年,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為2.019億元,平均增長過12%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中央財政計劃對西藏的財政補助達到2124億元。
  1. 結合材料一,說明西藏實行民族區(qū)域自治的根據,并分析民族區(qū)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作用。(12分)
  2.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,說明中央財政支付對西藏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意義。(8分)
  3. 運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社會發(fā)展進步這一原理,結合材料分析西藏實現跨越式發(fā)展的原因。(12分)
39.(60分)分析圖文資料,完成下列各題。
(注意: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)
祖國西北,地域廣闊。復雜多樣的自然環(huán)境,農牧并存的人文特征,使這里成為各民族繁衍生息、交流融合的家園。陜、甘、寧等地區(qū)曾是周、秦、漢、唐立國之基。現代歷史上,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的圣地。西北的全面開發(fā)與社會經濟發(fā)展,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。

材料一
周、秦、漢、唐定都關中且國勢強盛,并非只因為關中農業(yè)經濟繁盛、四周險塞,關中西北面、北面的山地、高原同樣重要。西周末年,王室失去了山地中“戎”族的支持,被趕出了關中平原。秦國控制了山地,“遂霸西戎”,積聚起雄視“山東”的力量;
視死如歸的戰(zhàn)士與關中繁榮的農業(yè)經濟,同是支撐秦統(tǒng)一全國不可忽視的因素。由山地、高原中“善騎射”的“六郡良家子”組建的軍隊,也一直是漢朝軍隊的核心。隋及唐前期,關中在經濟上已然衰落,遠不能與“山東”相比,但依靠關隴為主體的府兵,以及國家馬場飼養(yǎng)的最多時達到四十萬匹的戰(zhàn)馬,仍足以控轄全國;
當唐朝失去對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,國勢便一蹶不振。在歷史學家吳于廑看來,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互動,構成世界范圍內農業(yè)時代歷史發(fā)展的動力之一。就中國歷史來說,唐以后草原與中原農耕地區(qū)的互動更為廣泛而深入。
-----摘編自白壽彝《中國通史》等
(1)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,概括關中周邊地區(qū)對秦漢隋唐統(tǒng)一強盛的作用。(8分)
材料二
圖10中甲區(qū)域作為軍馬場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,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千米,平均海拔2300米,地勢傾斜平緩,宛若平原。

(2)根據材料二分析甲區(qū)域成為優(yōu)良牧場的自然條件(12分)
(3)根據材料二說明甲區(qū)域歷史上一直作為軍馬場的區(qū)位條件(除其自然條件外)(8分)
(4)結合所學知識,概述“游牧世界約農耕世界互動”對唐以后中國歷史的影響(12分)
材料三
延安市位置見圖9。延安市土地面積約370萬公頃,人均頁1.7公頃,且土層深厚,適生作物眾多;
屬溫熱帶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,日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;
礦產資源豐富,已探明地下礦藏10多種,其中是有儲量7.5億噸,煤炭71億噸。延安擁有豐厚的旅游資源,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,如黃帝陵、黃河壺口瀑布、延安寶塔山等。
(5)根據延安地區(qū)的資源條件,運用所學知識就延安產業(yè)經濟發(fā)展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(10分)
材料四
20世紀上半葉,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寫下了惠陽的一夜。從1935年道1948年的13年間,延安經歷了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以及整風運動、中共七大等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。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,結合中國實際,克服了“左”右傾機會主義的影響,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子全黨的指導地位。中國共產黨沖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出發(fā),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領導敵后抗日斗爭,取得了抗日戰(zhàn)爭的偉大勝利,奠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的基礎。中國共產到那個取得這些偉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,就在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。
(6)結合材料和所學哲學知識,說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和現實意義。(10分)
結束
特別聲明:1.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“湖北自考網”的,轉載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湖北自考網(www.ailabtest.com)”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;
2.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,如有不實或侵權,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。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!

上一篇:沒有了

下一篇:2012年湖北省高考文綜A卷試題

考試交流群 獲取擇校方案
考試交流群
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
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

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專升本院校 資格證 其它熱門欄目 最新更新